2012年10月16日,国务院集中批复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西“六省一市一区”海洋功能区划。11月6日,国务院再次批复海南、广东和上海三省市海洋功能区划。随着我国所有沿海省份海洋功能区划全部获批,沿海地区加紧建设海洋经济发展,为石化产业掘金海洋经济带来了巨大机遇。
2012年,国务院批复多个省份海洋经济区划,国家加大对海洋油气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船舶等海洋工业的扶持力度,海洋经济成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2年5月9日,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的第六代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在南海荔湾6-1区域1500米深的水下首钻成功,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海洋石油981”主要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钻井、生产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该平台的成功建造和使用,填补了我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62米水深,突破7000米水深大关。这表明我国载人深潜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将为我国海洋资源探索奠定坚实基础,并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这两大项目的成功推进,一条石化蓝色产业链跃然而生。
去年4月,中委合资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重质原油加工工程在广东揭阳正式开工。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珠海基地项目、海洋工程装备及工程船舶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与重化工业相互推动,成为广东石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和新的发展方向。
江苏省在沿海开发方面,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大板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180个项目已全面实施或进入前期工作。例如,该省沿海开发的龙头工程——连云港30万吨航道一期工程日前已正式通航;中石化连云港32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海洋光伏、风电、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这让作为石化产业大省的江苏石化产业有了新的依托。
为了延长海洋战略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天津市以海水综合利用为核心,将滨海新区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构建成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促进了天津以高性能膜技术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海洋高新产业成为福建省海洋经济转型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崛起,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取得一批水平全国领先、具有产业开发前景的技术成果。目前,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海洋高新产业产值年增幅在20%以上,成为福建省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3年,随着沿海各省海洋功能规划的逐步实施,能源矿产资源将成为海洋开发的重点,海洋油气开采及与海洋资源联系紧密的化工产业有望获得大发展。石化产业从中获得的机会将会更多更大。
比如,山东省“蓝黄”两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别确立了海洋生物和现代农业等10个重点产业。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等五大产业;黄三角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石油装备制造、生态应用等五大高效生态产业。
拥有中国最长海岸线的浙江省则将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清洁能源、海洋勘探开发服务、港航物流服务等六大领域列为重点扶持的海洋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醒,从目前沿海各省份的规划方案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现象。因此,石化产业在搭乘海洋经济便车之时,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不能一味按照各地同质化方案布局石化产业,而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格局。